·图片新闻
“点燃中国的人造太阳-海南行”核聚变科普活动在海口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23-10-11 15:21

      可控核聚变被誉为“人造太阳”,以其清洁无污染、资源近乎无限而著称,是全人类梦寐以求的终极能源。10月7-8日,由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以下简称“核聚变中心”)主办的核聚变能源科普系列活动“点燃中国的人造太阳——海南行”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海口实验学校(以下简称“人大附海口实验学校”)顺利举办。活动旨在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普工作重要指示,深入落实《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精神,向青少年宣传中国核聚变事业发展成就、普及核聚变科技知识,进一步激发青少年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学生群体的科技热情与爱国情怀。


      首日活动现场吸引了人大附海口实验学校和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三亚学校(以下简称“人大附三亚学校”)共800余名师生参加。科技部科技人才与科学普及司、科技部核聚变中心、海南省科学技术厅、海南省教育厅、海南省科协、人大附海口实验学校和人大附三亚学校等单位领导发表致辞,助力活动顺利启动。

      海南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王敏为同学们生动讲解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成立的背景和意义,让大家了解核聚变反应基本原理、核聚变技术发展的现状,体会中国加入ITER组织的重要意义。

      活动最为妙趣横生、引人瞩目的环节当属现场科普实验,来自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聚变科学所的张素贞和郑雪老师分别上台演绎了等离子体光剑实验、磁悬浮实验、干冰实验、空气流体物理SHOW、真空拔河大比拼等趣味实验,结合室外趣味科普实验,以生动、直观的方式展示了基本科学原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现场实操和热烈讨论过程中,学生对核聚变产生浓厚兴趣的同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得到进一步培养。


       此外,我中心向人大附海口实验学校、人大附三亚学校捐赠了《托起明天的太阳》、《人造太阳》科普读物和ITER装置模型,让可控核聚变的科普知识惠及更多同学。中心还与校方共同举办了“拥抱人造太阳,共建美丽自贸港”优秀作品征集大赛颁奖典礼,大赛旨在增强广大青少年对于核聚变能源的了解和兴趣,提升科普宣传的长尾效应,受到了在校师生的热烈响应,获奖师生人数达127人。


      为使科普活动与学校文化相适应,结合海南自贸港属性,丰富科普活动内容,扩大科普影响力,次日还开展了外交官圆桌论坛、科普主题报告及ITER装置模型展示、大咖讲座、英文演讲展示、大使讲堂等活动。本次活动邀请了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理事长、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常务副主席、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张景安,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组织副总干事罗德隆(线上出席),前驻芬兰、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大使黄兴,前驻伊拉克、叙利亚、沙特大使李华新,原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司长靳晓明,前驻法国大使馆科技参赞鲁荣凯,前驻多伦多、纽约、温哥华总领馆科技领事及驻加拿大使馆科技参赞毛中颖等资深前外交官,以及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华龙一号”型号总设计师霍小东,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聚变科学所所长钟武律,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科学传播主管张素贞等行业专家做讲座分享。面对学生群体,各位外交官及专家以深入浅出的方式,通过分享通俗易懂的科普知识、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技术“华龙一号”背后的故事、科技外交工作中一个个扣人心弦的亲身经历,使得同学们对看似“遥不可及”的“人造太阳”和科技外交工作拥有了具象化认知,讲座在热烈的互动氛围中圆满结束,在莘莘学子心中种下了一颗“科技外交”的火种。

      10月8日下午,核聚变能源科普系列活动海南行圆满结束。本次科普活动拉近了中学生与前沿科学知识的距离,把“爱科学,学科学”的种子播种在孩子们的心田,结合外交小故事,培育更多具备科学家潜质、国际性科技人才品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